n129025

美股超级周来袭:美联储拔剑,科技巨头谁会倒下?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一场决定未来半年全球资本走向的“完美风暴”正在酝酿。

全球金融市场正屏息以待本周(7月28日至8月1日)一系列足以撼动市场的重磅事件。

本周的核心将是美联储的利率决议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维持利率不变,但关注点在于鲍威尔主席会后声明中对未来降息路径、通胀前景以及对最新贸易协议的看法。

与此同时,美国科技行业的“四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将密集发布最新财报,其业绩表现和对未来的指引将直接影响纳斯达克乃至全球科技股的走势。

此外,备受关注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也将在本周五公布。众多关键事件交织,使得本周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周”,其结果将为下半年的市场走向和全球经济的温度提供决定性的指引。

投资者情绪普遍谨慎,市场波动性预计将显著放大。

狼来了

我有一个在华尔街做对冲基金的朋友。

上周五,我们通了个电话。

平日里,他总是一副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样子,但这次,我从他声音里听出了一丝久违的颤抖。

他说:“洞主,狼真的要来了。”

“所有人都在盯着同一件事,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他口中的“这件事”,就是本周上演的“超级周”——美联储、科技巨头、非农数据,三颗足以引爆全球市场的核弹,将在72小时内密集引爆。

这感觉,像极了金庸笔下华山之巅的决战前夜。

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每一个交易员的神经都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

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过后,有人将一战封神,更多的人,将尸骨无存。

风暴之眼

决战的第一个主角,是美联储。

如今的鲍威尔,就像一个走在钢丝上的杂技演员,底下是万丈深渊。

一边,是像恶鬼一样纠缠不休的通胀,核心PCE数据居高不下,这逼着他必须板起脸,继续挥舞紧缩的大棒。

另一边,是已经显露疲态的经济。制造业PMI指数已经掉到了49.5,跌破了50的荣枯线,陷入萎缩。

这又警告他,再敢用力过猛,经济衰退的“滞胀”魔咒可能就会降临。

甚至,连特朗普都跑去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

虽然鲍威尔有美联储的独立性当挡箭牌,但这种政治压力,无疑让他的决策更加如履薄冰。

所以,这次会议,7月份降不降息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鲍威尔会后那张嘴,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将被市场用显微镜来回解剖。

市场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9月份!

根据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押注9月降息的概率,已经达到了60%。

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提前把“降息”这颗糖给吃了。

一旦鲍威尔的讲话稍稍偏“鹰”,哪怕只是强调一下“通胀还很顽固”,都将给这60%的狂热预期,浇上一盆刺骨的冰水。

届时,对股市,尤其是那些被高估值泡沫吹起来的科技股,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美债收益率会飙升,美元会走强,黄金会承压,新兴市场甚至可能上演“股汇双杀”的惨剧。

审判之日

风暴的第二个主角,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科技巨头们。

这一周,苹果、亚马逊、微软、Meta将排队接受市场的审判。

从历史数据看,美股财报季向来报喜不报忧,过去有77.1%的公司盈利都超预期。

但这恰恰是最大的陷阱。

因为预期已经被拉满了。

过去,它们靠着一个叫“AI”的故事,把股价炒上了天。

谷歌甚至把资本开支上调到了850亿美元,大家也愿意买单,觉得这是为未来投资。

但现在,故事讲完了,该交作业了。

市场的逻辑变了,从“只要你投钱搞AI就是好样的”,变成了“你烧了这么多钱,回报率在哪?”。

高昂的资本开支,正在压缩它们短期的利润率。

更要命的是,需求端可能跟不上了。

虽然美欧达成了贸易协议,暂时移开了一座大山,但这反而让大家的目光,更加聚焦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指引。

一旦财报显示需求疲软,或者对未来的增长指引过于保守,那所谓的“AI泡沫”,可能一戳就破。

看明白了吗?

这里的核心矛盾已经浮现:靠企业买单的AI基建(比如微软)和靠消费者掏钱的硬件(比如苹果),正在走向两个世界。

一个鹰派的美联储,对后者的打击将远远大于前者。

所以,华尔街的“聪明钱”已经在布局了:做多微软、谷歌,同时买入苹果的看跌期权。

这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美联储的决议是“狼来了”的嘶吼,科技股的财报是狼的试探。

那么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NFP),就是那只把所有人都扑倒的狼。

这份报告,将最终裁决美联储的立场是真是假。

在它公布之前,ADP就业数据和JOLTS职位空缺数据,都只是开胃小菜。

市场现在普遍预期,就业市场会继续降温。

这里面,有三种可能:

数据火爆(新增就业强劲):

最坏的情况。直接坐实了美联储的鹰派立场,股市债市双杀,美元暴涨。

“金发姑娘”(数据温和):

最理想的情况。经济在降温,但没崩盘,支持“软着陆”。

数据冰冷(就业增长放缓):

最复杂的情况。市场会先因为衰退担忧而下跌,但随即又会因为预期美联储将疯狂降息而反弹,上演“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戏码。

但洞主提醒你,别只盯着那个新增就业的标题数字。

比新增就业人数更重要的,是平均时薪(AHE)。

这个数字,直接关系到美国人民的工资,关系到通胀的核心,是鲍威尔心里最深的那根刺。

只要工资数据超预期上涨,哪怕就业人数不好看,也足以让市场吓破胆。

各位洞友,听完这些,你是否感到一丝寒意?

这三天,就像一场浓缩的权力的游戏。

美联储、华尔街、科技巨头,三方势力在牌桌上互相试探,彼此恐吓。

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牌桌下,祈祷掉下来的是面包屑,而不是被砸碎的酒瓶。

那么普通人该怎么办?

洞主不讲虚的,直接给你几条来自对冲基金内部备忘录的“锦囊妙计”。

第一,学会对冲,给自己上保险。

黄金:在3300-3350美元区间,分批买入黄金ETF。这是对冲利率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最古老、也最有效的工具。

期权:买入标普500的看跌期权。现在市场的认沽认购比已经上升到1.16,说明“聪明钱”都在买保险了。花一点小钱(期权费),赌一个大跌的可能性,这笔账不亏。

第二,投机,但要像狼一样有耐心。

科技股:不要追高!等财报出来,如果股价因为市场情绪回调,而基本面没问题(比如微软、谷歌),那才是逢低布局的机会。但记住,一定要设好止损。

债券:做空长端美债。在利率上行风险高的环境下,长期债券就是活靶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管住仓位。

备忘录里的原话是:“轻仓操作,静待数据明朗”。

建议把你的投机仓位,严格控制在总资产的20%以内。

记住,风暴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掀翻几艘小船。

而是为了让海洋,重新恢复秩序。

真正的勇敢,不是在风暴中扬帆,而是在风暴来临前,加固你的锚。